今天要分享的這支視頻
可能會帶給你一種全新感覺——
見過精分的
沒見過Logo會精分的
但正常限制了我的想象力
精分不可怕
可怕的是精分自嗨成癮停不下來
乍一看,你可能不認識這貨是誰
但很多人比如我一到“下個月”都不太想見它
——花唄
一個把Logo玩出新天地的億級消費信貸產品
▼
Logo作為象征和標識
是最容易被用戶識別的品牌元素
因此在品牌營銷活動中
Logo有著被無限演繹的潛力
甚至會成為產品設計的寵兒
就像服飾領域,NIKE的對勾
還有奢侈品牌如LV、Gucci也常把Logo印滿包包
可像花唄這樣腦洞大開
把自家Logo玩得如此“直接”的品牌
還真是不多見
▼
1
原來花唄Logo長這樣!
——形象直接
估計沒有品牌不想把自家Logo刻用戶心里
但因為怕引起反感
所以Logo的出場總顯得不那么理直氣壯
比起“只在末尾出現”那么委婉
花唄不花大價錢請代言人
甚至連“人”都省了
干脆自家Logo披掛上陣
買鞋、吃火鍋、坐飛機、曬日光浴
Logo配合不同消費場景變換表情
但始終硬凹一個姿勢
用短平快的方式“自賣自夸”
直白得無言以對
石頭質感設計,更顯“憨傻”
才會把看過的人逗得開心一笑
2
精分說相聲,自夸打廣告
——形式直接
相聲是表達最直接的語言藝術
一張嘴演繹世間萬千
而當Logo精分成兩人
一捧一逗,你來我回
就把花唄到底是什么、怎么樣
全部簡單直白地介紹清楚了
抖包袱,有笑料,金句不斷
比如:
“那天,我打開支付寶”
“哦?”
“用了花唄”
“嘿!自己用自己,沒毛病”
還有:
下月換不上怎么辦?
你可以分期還
分期換不上怎么辦?
……(無奈臉)
……(無奈too)
嘿嘿嘿
嘿嘿嘿
再有:
真實上天入地四通八達啊!
更是五湖四海易如反掌啊!
咱能低調點嗎?
好的。
全部用人工合成語音幽默呈現
爆笑效果+10086
不會引起反感被右上角關掉
真的會忍不住再看個345678遍
3
說人話,男女老少人人能聽懂
——訴求直接
給所有人用的東西
說的話就應該讓所有人都能聽懂
“上支付寶用花唄”
“我用花唄,買衣服買潮鞋買包包…”
還有比這更簡單粗暴的文案嗎?
而兩支視頻,分別直擊兩個核心問題
場景篇,知道在哪、何時能用
——用花唄很方便
優惠篇,給用戶一個使用理由
——用花唄能省錢
讓用戶不費力get產品核心功能
是一支廣告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自我修養
4
費盡心思“擬人”,不如直接做“機器人”
——創意直接
不用“擬人”,也無須“人設”
而是聽語音語調就知道是機器人
既體現出產品的智能化和科技感
搞笑魔性中還透著一絲萌蠢
就算不喜歡
但面對它看似胡說八道的一本正經
也實在討厭不起來
總之按照現在的標準看來
這支廣告實在不像廣告
沒有流量代言,沒有用戶故事
沒有煽情扎心,沒有生活態度
它還歪打正著那句乙方最不愛聽的話:
“LOGO要大”
但事實上
通過這支很不廣告的廣告
用一個沉迷于生活樂趣、自己狂用自己的
花唄Logo小人
成功圈粉
▼
花唄還出了一組配套海報
依然簡單、直接
并延續了視頻的神經病風格
用我分期付款沒壓力
夢幻海島想去就去!
上支付寶用花唄!
用我先享折扣很人性
不充錢就當VIP!
上支付寶用花唄!
用我請客做東有面子,
輕輕松松下月還!
上支付寶用花唄!
用我買花唄周卡超劃算
每天買單省一筆!
上支付寶用花唄!
通過視頻+海報的無縫配合
Logo作為喚醒消費者記憶的功能
就被充分挖掘出來
▼
回想下花唄的成長歷程
3年前還是個新鮮事物
如今已經是天天見的國民級產品
這正符合花唄對自己的定位:
拓展更多線下消費場景及權益
真正走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
比如根據城市具體需求
推出便利店周卡、出行周卡
至于接下來花唄會繼續出現在哪
自嗨成魔的Logo小人還將精分到何種地步
敬,請,期,待
但我單方面覺得它什么都做得出來
最后,忍不住替大伙問花唄:
反正你精分估計記不住誰欠了錢
自己玩的很開心大概也不需要錢
我們下個月花唄
不—用—還—了—吧——?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4A廣告提案網 | 廣告小報 | 廣告圈那點事 » logo大點大點再大點,然后就成精了